• 首页
  • 本期活动
  • 历次活动
    • 2014.01.25: 中国教育论坛——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OOCs)幕后的故事
    • 2013. 11.03: 一茶一世界
    • 2013.10.27: 艺术品收藏与社交——解读高士奇的艺术藏品
    • 2013.10.06: 《道德经》的创作与版本区别
    • 2013.05.22: 书法与昆曲——共赏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 2013.05.19: 建筑学学者看城市,物理学学者谈发明
    • 2013.05.04: 小谈西方音乐“力”史
    • 2013.04.20: 数学也文艺:起源、发展和确定性的丧失
    • 2012.11.03:莫言《生死疲劳》+量子力学的哲学意味
    • 2012.9.29: 《子不语》+三国杀武将技能的历史渊源
  • 如何参与
  • 资源共享
  • 关于
    • 关于我们
    • 关于Providence

5月22日:书法与昆曲——共赏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由于本周恰逢非常~非常有才华的台湾朋友宋易、陈幼馨同学拜访Providence,5月22日(周三)晚上特别增加一次小组活动。两位嘉宾将以书法与昆曲为切入点,与我们共同欣赏与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宋易本月从Harvard理论数学专业毕业,将去Purdue开始faculty生涯;幼馨从台大文学系本硕毕业,秋天将在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东亚系读博士。因为两位都是在Providence短暂停留三日,所以对于话题或其本人有兴趣的同学们,活动实为难得,不要错过交流机会。
(宋易除了书法之外,对于文学、国画、电影、易经等都有研究或浓厚兴趣;幼馨上周日也刚在Harvard做了关于歌仔戏的分享——其才华横溢,非亲临不能一探究竟)

时间:5月22日(周三)晚7:00-9:00
地点:Metcalf(190 Thayer Street)二楼讨论室

以下分别介绍主题和分享人:

======================宋易·书法===================
中國的方塊字有著象形的天生優勢,使得書寫起來比拼音文字更有變化,更具美感,並且書寫除了藝術的天性還有實用的另一個面向,這種雙重性使得中國書法在各種藝術體系裡獨樹一格。做為日常的這個層面,毛筆字從工整的書寫自然地演變為順意隨行的連筆運轉,對於書家而言不只簡化了筆調更增添了趣味,但由於時間的阻隔對於今日的觀賞者而言反倒成了另一種障礙。因此這次的討論,目標在於讓大家重新進入手寫字的世界,想要讓大家一起從鑑賞的角度認識書法,我們會從各個名家的書帖裡再次發現屬於東方特有的線條與空間之美。

自我簡介:
因為很特別的關係習書數年,小的時候不明就裡只懂得學帖畫符,遺憾的是中間斷了幾年,驀然回首再拾筆已是另一種心情。目前的工作是算學,與藝術看似背道而馳,但我始終秉持著以求美做為最高的理想,於是這兩者便在美的領域裡合而為一。


=======================陈幼馨·昆曲=================
這次的講題主要是介紹崑曲《白羅衫》,特別集中討論其中的兩折戲《看狀》、《詰父》,以石小梅的演出版本為依據。大概會先跟大家聊聊崑曲全本戲和折子戲的不同,然後介紹一點基本的戲曲行當,重點在欣賞演員的演出片段,會藉由影片帶出一些戲曲身段程式的介紹。
我在網路上找到兩個《白羅衫》的演出版本,一個是全本白羅衫(上、下):
http://www.tudou.com/listplay/6y_EltGS0YI/Q-IsZoqY3Is.html
http://www.tudou.com/listplay/6y_EltGS0YI/hxo3-PuQQKE.html
而我在這次讀書會上會帶大家看《看狀詰父》兩折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XzLDz2XEUY
我想讓大家到時一起看這兩折戲,邊看我會邊有一些說明(尤其在看狀的部分),後邊就一起看完 (這個戲我很喜歡,每次看都很感動,所以後邊解說會減少,不打擾大家看戲的情緒),看完後大家還可以再聊聊。

自我簡介:我大學時期曾參加臺大崑曲社,碩士班時加入臺大歌仔戲社,在學期間曾多次參與崑曲、歌仔戲演出。不過現在已經輟演多年,轉向戲曲研究,甘心當個比較專業的觀眾。碩士論文以臺灣歌仔戲的一種特殊表演類型「胡撇仔」為題(日文opera 的音轉),至今仍認為那些在戲臺上不務正業的日子是我生命裡最好時光。



宋易·书法笔记:



陈幼馨·昆曲《白罗衫》: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